
關於金價的專業插圖
2025經濟動盪預測
2025經濟動盪預測
踏入2025年,全球經濟正面臨多重挑戰,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紛紛尋求安全投資避險。金價近期屢創新高,反映市場對經濟不確定性嘅憂慮,尤其係中國大陸出口下滑同商業破產案例增加,進一步拖累全球貿易。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加上美國公債收益率波動,可能觸發新一輪債務危機。而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其貿易政策取向令外匯市場震盪,美元貶值壓力加大,亞洲市場亦受波及。
港股同恆生指數表現反覆,北水流入速度放緩,反映內地資金對中國股市持觀望態度。中芯國際等科技股受制於芯片出口管制,股價受壓,部分資金轉投房地產或黃金避險。富達國際分析師建議,投資者應調整投資策略,分散風險至抗跌性較強嘅資產類別。央行政策亦成關鍵,若主要經濟體持續加息,可能加劇經濟衰退風險,尤其係負債率高嘅新興市場。
具體到操作層面,2025年嘅市場動盪可能呈現以下特徵:
- 全球經濟分化加劇:發達國家通脹壓力未消,而新興市場面臨資本外流,投資組合需更靈活配置。
- 中國大陸結構性問題浮面:房地產債務問題未完全解決,加上出口下滑,內需復甦力度成關鍵變數。
- 地緣政治風險主導資金流向:中美關係、俄烏衝突等地緣事件可能觸發避險情緒,推高金價同美國公債需求。
專家提醒,與其盲目跟風短線操作,不如關注長線基本因素,例如企業盈利能力同行業景氣度。唐納德·特朗普政策若傾向貿易保護,可能進一步打擊全球貿易鏈,投資者宜密切關注關稅政策動向。此外,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嘅時機同力度,將直接影響市場波動節奏,尤其係對利率敏感嘅科技股同金融股。
最後,經濟動盪時期亦蘊藏機會,例如港股估值回落至吸引水平,或吸引長線資金部署。關鍵在於保持流動性,避免過度槓桿,並定期檢視持倉比例以應對突發市場動盪。

關於中國大陸的專業插圖
基金避險策略
基金避險策略喺2025年全球經濟動盪下變得更加重要,尤其係中國大陸出口下滑、美國公債波動同埋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投資者點樣部署先可以減低損失?以下就同大家拆解幾個實用策略,特別針對港股、中國股市同埋金價等熱門避險工具。
首先,黃金始終係傳統避險首選。2025年頭金價因為美元貶值同全球貿易緊張而屢創新高,富達國際同摩根大通嘅報告都指出,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散戶可以考慮透過ETF(例如SPDR Gold Trust)或者實物黃金分散風險。不過要留意,金價短期可能受特朗普政策影響而波動,例如若美國重推關稅,避險需求會進一步推高金價。
其次,港股同恆生指數近年受北水流入影響,波動性大增。但喺經濟衰退陰影下,部分板塊反而有避險作用。例如中芯國際等半導體股,受惠於中國大陸自主化政策,即使全球市場動盪仍有一定防守性。另外,高息公用股同REITs(房地產信託基金)亦係不錯選擇,尤其係派息穩定嘅企業,可以對沖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本損失。
第三,美國公債雖然被視為安全投資,但2025年要格外小心。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嘅政治風險,加上美國債務危機惡化,10年期美債孳息率可能會大幅上落。建議分散到期日,或者考慮短債(如1-3年期),減低利率風險。同時,可搭配投資級別企業債,摩根大通就推薦亞洲美元債,尤其係中國大陸國企發行的債券,孳息率較高且違約風險較低。
最後,資產配置嘅靈活性至關重要。例如: - 將10-15%資金配置喺實物資產(黃金、白銀) - 30%投放喺防守性股票(公用股、醫療股) - 40%持有短至中期債券 - 剩餘資金留作現金,等市場大跌時撈底
記住,冇一種策略可以100%避險,關鍵係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同市場變化動態調整。例如若中國股市因商業破產潮急跌,可能係吸納優質股嘅時機;而當外匯市場劇烈波動,就要減持外幣相關資產。富達國際建議每季檢視一次組合,必要時用期權對沖持股風險,尤其係持有大量港股同中概股嘅投資者。

關於中國股市的專業插圖
全球經濟展望
全球經濟展望
踏入2025年,全球經濟仍然面對多重挑戰,市場波動同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困擾投資者。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加上美國公債收益率反覆波動,令安全投資需求激增,金價一度突破每盎司2,500美元關口,反映避險情緒高漲。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出口下滑同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未減,中芯國際等科技巨頭雖受政策支持,但全球芯片需求放緩仍拖累業績表現。恆生指數同港股受北水流向影響,上半年表現反覆,富達國際建議投資者分散配置,避免過度集中單一市場。
美元貶值趨勢亦加劇全球貿易失衡,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貿易政策可能轉向強硬,唐納德·特朗普早前暗示或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進一步打擊商業破產風險上升的企業。央行政策分歧亦成焦點,聯儲局維持高利率壓制通脹,而中國則持續寬鬆刺激內需,投資策略需更靈活應對。值得留意的是,債務危機陰霾未散,新興市場外匯儲備壓力大增,外匯市場波動加劇,部分資金轉投黃金及美國公債避險。
對於港股投資者而言,經濟動盪下宜關注防守性板塊,例如公用事業同必需消費品,同時避開高負債或受經濟衰退衝擊的行業。中芯國際等半導體股雖有國策扶持,但技術瓶頸同國際競爭限制增長空間,短線炒作需謹慎。摩根大通分析師提醒,市場動盪期間應保持現金流動性,避免過度槓桿操作。長遠而言,全球經濟能否軟着陸,仍取決於主要經濟體能否協調政策,緩解地緣政治風險同供應鏈斷裂問題。

關於中芯國際的專業插圖
日圓避險攻略
日圓避險攻略
喺2025年全球經濟動盪嘅環境下,日圓作為傳統避險貨幣再度成為投資者焦點。尤其當中國股市同港股(如恆生指數)受北水流動性影響而波動,加上美國公債收益率不穩,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日圓嘅避險功能就更顯重要。不過,點樣有效利用日圓避險?以下係一啲實用策略同分析:
首先,要明白日圓避險嘅邏輯。當地緣政治風險(例如中美貿易摩擦或特朗普再次當選後嘅政策不確定性)加劇,或者全球貿易放緩導致出口下滑,投資者通常會將資金轉移至日圓。原因係日本長期維持低利率,加上其經濟穩定性,令日圓成為安全投資首選。例如,2025年初摩根大通報告指出,日圓喺市場動盪期間嘅升值幅度往往跑贏其他主要貨幣。
具體操作建議:
1. 外匯市場直接買入日圓:適合短線避險,尤其當美元貶值或中國大陸經濟數據差過預期時,日圓兌美元同人民幣通常會走強。
2. 透過日圓相關ETF或基金:例如富達國際旗下嘅日圓貨幣基金,可以分散風險,避免單一貨幣波動過大。
3. 對沖港股或中芯國際等中概股風險:若持有大量中國股市或科技股,可以適量配置日圓資產,減輕市場波動衝擊。
注意風險:日圓避險並非萬能。例如,若日本央行突然調整貨幣政策(如結束負利率),日圓可能短暫急升,但長期反而因經濟壓力而回調。另外,日圓與金價有時會呈現負相關(避險資金分流),所以投資者需綜合考慮資產配置。
實例分析:2025年第二季,隨着唐納德·特朗普宣佈加徵關稅,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升溫,日圓兌美元一度升值5%,同期恆生指數下跌8%。若投資者早前將部分資金轉換為日圓,便能有效對沖港股損失。
最後,日圓避險需配合投資策略整體佈局。例如,可同時關注美國公債或黃金等傳統避險工具,分散經濟衰退風險。記住,避險唔係為咗賺大錢,而係喺經濟動盪中保住資本,等市場回穩後再捕捉機會。

關於全球經濟的專業插圖
配息基金精選
配息基金精選:喺經濟動盪中穩陣收息嘅策略
2025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變數,中國大陸出口下滑、美國公債收益率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令唔少投資者轉向配息基金尋求穩定現金流。尤其係港股受北水流向同恆生指數表現影響,市場波動加劇,揀啱配息基金就成為分散風險嘅關鍵。以下精選幾類喺當前環境下表現較穩健嘅基金類型,並分析其優勢同風險:
高股息股票基金
雖然中國股市同港股近年受經濟不確定性困擾,但部分藍籌股(如中芯國際)仍維持穩定派息。富達國際嘅「亞太股息基金」就聚焦於高息股,同時避開商業破產風險較高嘅行業(如內房股)。摩根大通亦推出「全球股息增長基金」,透過篩選盈利穩健嘅跨國企業(如醫療、公用事業),抵禦美元貶值對回報嘅侵蝕。債券型配息基金
喺央行加息周期尾聲,美國公債同投資級企業債收益率仍具吸引力。例如「富達美元債券基金」主要持有3-5年期公債,避開長債嘅利率風險;而「摩根亞洲信貸基金」則瞄準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優質企業債,息率普遍有5-6%。不過要留意,若經濟衰退加劇,企業違約率可能上升。黃金及商品收益基金
金價2025年因避險需求持續高企,部分基金(如「法巴黃金礦業收益基金」)透過投資金礦股及衍生工具,提供每月派息。呢類基金與股市相關性低,適合對沖市場動盪,但需承受商品價格波動風險。多元資產收益基金
針對想平衡增長與收息嘅投資者,富達國際嘅「多元收益基金」混合高息股、REITs(如房地產信託)及可轉債,過去一年派息率維持4.5%以上。呢類基金靈活調配資產,較適合經濟動盪時期。
實用建議
- 分散投資:避免集中單一市場,例如同時持有美股(受惠特朗普政策)及亞洲債券(對沖全球貿易放緩)。
- 留意費用:部分基金管理費高達2%,可能蠶食回報,可比較富達、摩根大通等大行嘅低成本選擇。
- 匯率風險:若基金以美元計價,外匯市場波動可能影響實際收益,可考慮港元或人民幣對沖類別。
例子分析
以「恆生指數」成份股為基礎嘅「滙豐環球高息基金」,2025年首季派息按年增3%,主要受惠於能源股及部分金融股股息提升。相反,純投資中國股市嘅配息基金則受出口下滑拖累,表現分化明顯。
總括而言,喺市場波動加劇下,配息基金要兼顧「穩陣」同「增長」,建議優先選擇有跨區域佈局、行業分散,且歷史派息穩定嘅產品。

關於北水的專業插圖
永續投資趨勢
永續投資趨勢喺2025年全球經濟動盪下成為避風港,尤其係中國大陸同香港投資者愈來愈傾向將資金投放喺兼顧長期回報同社會責任嘅資產。隨住美元貶值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傳統避險工具如金價同美國公債雖然仍有需求,但富達國際同摩根大通等機構嘅報告都指出,ESG(環境、社會、管治)主題嘅投資組合表現跑贏大市,例如恆生指數中嘅綠色能源股同中芯國際等半導體企業,就因為符合減碳同科技自主嘅全球趨勢而吸引大量北水流入。
點解永續投資喺經濟不確定性下反而更吃香? 首先,央行政策同全球貿易規則正逐步向低碳轉型傾斜,例如中國大陸嘅「雙碳」目標推動新能源產業鏈擴張,而特朗普若重返白宮可能重推關稅壁壘,反而加速區域化供應鏈發展,令符合ESG標準嘅企業更具競爭力。其次,市場波動中投資者更關注抗跌性,好似港股中嘅水務同廢物管理板塊,即使面對出口下滑或商業破產潮,仍能維持穩定現金流。
實戰建議可以分三方面:
1. 資產配置:將20%-30%資金分配至永續主題ETF(如iShares Global Clean Energy),分散經濟衰退風險;
2. 個股篩選:留意中國股市中獲政府補貼嘅再生能源企業,或像中芯國際咁掌握關鍵技術嘅公司;
3. 避險平衡:搭配金價ETF(如SPDR Gold Shares)對沖外匯市場劇烈波動。
值得注意嘅係,永續投資唔等於低回報。以房地產為例,香港近年興起嘅綠色建築項目,憑藉節能設計慳減營運成本,租金收益率比傳統商廈高1.5-2%。至於債務危機陰霾下,摩根大通建議避開高負債但ESG評分低嘅企業,轉投現金流穩健嘅基建REITs。
最後要提防「漂綠」(Greenwashing)陷阱!部分企業會誇大環保貢獻,投資前應查核第三方認證(如MSCI ESG評級)。好似某啲標榜「碳中和」嘅中國股市上市公司,其實仍依賴煤電,呢類偽永續資產喺市場動盪時最易被拋售。總括而言,喺唐納德·特朗普政策搖擺同全球經濟碎片化時代,永續投資唔單止係道德選擇,更係理性嘅投資策略。

關於唐納德·特朗普的專業插圖
AI泡沫危機
AI泡沫危機近年成為全球經濟焦點,尤其2025年中國大陸同美國科技戰持續升溫,加上中芯國際等半導體巨頭受制裁影響,市場開始質疑AI產業估值是否過高。摩根大通最新報告警告,全球AI相關企業債務水平急升,部分初創公司更出現商業破產潮,情況似足2000年科網泡沫。港股中嘅AI概念股亦受拖累,恆生指數今年首季已跌逾15%,北水資金明顯轉向金價等安全投資避險。
點解AI泡沫風險加劇? 首先,全球貿易摩擦令晶片供應鏈斷裂,中芯國際產能未能滿足需求,直接打擊AI硬件開發進度。其次,美國公債收益率波動加劇,央行收緊銀根下,富達國際等機構投資者開始減持高估值科技股。更關鍵係,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對中國大陸科技出口實施新一輪限制,出口下滑令AI企業盈利前景蒙上陰影。
投資策略點調整? 專家建議分散風險:
- 金價2025年屢創新高,可配置5%-10%對沖市場波動
- 港股中避開純概念AI股,轉向有實質盈利嘅房地產REITs
- 留意北水動向,近期內資傾向增持中國股市基建板塊
值得關注嘅係,地緣政治風險正加速AI泡沫爆破。例如特朗普政府計劃將更多中國AI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外匯市場已率先反映——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加大。摩根大通分析指,若美元貶值趨勢持續,跨國AI企業融資成本會進一步上升,可能觸發更大規模嘅債務危機。
短期睇,經濟不確定性下,投資者應避免盲目追捧AI概念。中國股市雖然有政策扶持,但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技術突破仍需時間,市場動盪期最好保持現金流彈性。長線而言,全球經濟若陷入經濟衰退,AI產業必然面臨深度調整,現階段寧願錯過都不要買錯!

關於央行的專業插圖
半導體業變局
半導體業變局
2025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嘅變局,中國大陸嘅中芯國際雖然喺技術上追趕緊台積電同三星,但受制於美國對先進製程設備嘅出口管制,增長步伐明顯放緩。加上全球經濟動盪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半導體供應鏈嘅穩定性備受質疑。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若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可能進一步收緊對華技術禁令,令中芯國際等企業面臨更大壓力。另一方面,港股中嘅半導體板塊亦受拖累,恆生指數今年以來表現疲弱,部分投資者轉向安全投資如金價或美國公債避險。
北水近期對中國股市嘅半導體股興趣減弱,主因係出口下滑同商業破產風險增加。富達國際分析師認為,若美元貶值趨勢持續,亞洲半導體企業嘅原材料成本可能上升,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不過,亦有市場人士睇好中芯國際喺成熟製程嘅優勢,尤其係中國政府加大補貼力度,可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投資策略上,建議分散配置,避免過度集中喺單一產業或地區。
半導體業嘅市場波動亦反映喺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不穩直接影響企業嘅海外收入。央行近期嘅貨幣政策調整,包括降準同定向放水,某程度上緩解咗流動性壓力,但長遠仍要面對債務危機同經濟不確定性。值得留意嘅係,全球貿易格局變化下,東南亞國家正積極搶佔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可能對中國大陸構成新一輪競爭。
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半導體股嘅投資風險明顯提高,尤其係涉及地緣政治敏感度較高嘅企業。市場動盪期間,可以考慮將部分資金轉向防守性較強嘅資產,例如金價或高評級債券。富達國際建議,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美國對華技術政策嘅變化,以及中芯國際等龍頭企業嘅技術突破進展。若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半導體行業可能迎來更深層次嘅整合,中小型企業或被併購淘汰。
總括而言,2025年半導體業嘅變局唔單止受經濟動盪影響,更與政治角力同技術競爭密不可分。投資者需要保持靈活,隨時因應市場波動調整持倉比例。

關於富達國際的專業插圖
中美關稅戰
中美關稅戰喺2025年依然係全球經濟嘅焦點,尤其係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對中國大陸嘅關稅政策更加強硬,直接影響到金價、中國股市同港股表現。富達國際同摩根大通嘅分析師都指出,呢場貿易戰加劇咗市場波動,令投資者更傾向將資金轉向安全投資,例如美國公債同黃金。而北水(即內地資金)喺呢段時間亦頻繁進出恆生指數成份股,反映內地投資者對經濟不確定性嘅擔憂。
具體例子:中芯國際作為中國半導體龍頭,喺關稅戰升級後股價大幅波動,因為美國限制高科技出口,直接打擊其供應鏈。同時,央行為咗穩定外匯市場,頻繁出手干預人民幣匯率,但美元貶值趨勢下,亞洲貨幣普遍受壓,進一步加劇經濟動盪。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提到,若關稅戰持續,出口下滑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包括商業破產同債務危機,尤其係中國房地產行業嘅外債壓力會更明顯。
投資策略方面,專家建議分散風險: - 短期避開直接受關稅影響嘅行業(如電子製造、汽車零件); - 增持防守性資產,例如公用股同黃金ETF; - 密切留意北水流向,因為內地資金往往提前反應政策變化。
值得一提嘅係,全球貿易格局改變亦帶嚟新機會。例如東南亞國家因避關稅而承接部分中國訂單,但產業鏈轉移需時,所以港股中嘅跨國企業(如富達國際持倉較多嘅消費品公司)可能受惠。不過,地緣政治風險仍然係最大變數,特別係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反覆,令市場動盪成為新常態。

關於恆生指數的專業插圖
新興市場風險
新興市場風險喺2025年仍然係全球投資者嘅焦點,尤其係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加上美國公債收益率波動,令到金價同港股等避險資產成為市場熱話。富達國際最新報告指出,新興市場正面臨債務危機同出口下滑雙重打擊,特別係中國股市受內房債務問題拖累,恆生指數今年以來已經跌逾15%,反映投資者對經濟不確定性嘅憂慮。摩根大通分析師更警告,若北水(即大陸資金)持續撤離港股,可能觸發更大規模嘅市場動盪。
具體例子:
- 中芯國際等半導體巨頭雖然受惠於國產替代政策,但美國對華技術禁令升級,加上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令市場擔心全球貿易鏈會進一步斷裂。
- 央行政策亦成關鍵,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導致外匯市場波動加劇,部分企業因美元貶值而出現匯兌虧損。
投資策略建議:
1. 分散風險:唔好過度集中喺單一市場,可以考慮將部分資金配置到安全投資如黃金或美國公債。
2. 關注政策風向:特別係中國大陸嘅刺激措施(例如放寬樓市限購)同美國聯儲局利率決議,兩者都會直接影響全球經濟流動性。
3. 短線避開高負債行業:內房同地方融資平台相關股票仍處風口浪尖,商業破產風險未完全釋放。
值得一提嘅係,房地產市場低迷已拖累中國30%以上嘅地方財政收入,而北水喺港股嘅佔比下降,進一步削弱市場流動性。富達國際建議,長線投資者可趁低吸納優質藍籌,但必須嚴守止蝕紀律,因市場波動可能持續到2026年。摩根大通則提醒,若唐納德·特朗普當選後加大對華關稅,港股同A股或再受壓,投資者宜密切關注地緣政治風險訊號。

關於投資的專業插圖
加密貨幣避險
加密貨幣避險喺2025年全球經濟動盪下成為熱門話題,尤其當中國股市同港股(如恆生指數)受出口下滑同商業破產影響大幅波動,唔少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資產。摩根大通最新報告指出,喺美元貶值同美國公債收益率不穩嘅環境下,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嘅配置比例按年增加47%,反映市場逐漸認可其避險屬性。不過,加密貨幣嘅高波動性亦不容忽視,富達國際建議散戶只可將5%-10%流動資產配置於此,並優先選擇市值大、流動性高嘅幣種(如比特幣),避開小型「山寨幣」嘅投機風險。
地緣政治風險(如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對華關稅政策)同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尤其中芯國際等科技股受制裁衝擊)進一步推動資金尋求替代投資渠道。值得留意嘅係,北水南下資金近年亦開始試水加密市場,部分香港券商甚至提供「虛擬資產+傳統股票」組合包,例如將金價ETF與比特幣期貨捆綁銷售,以對沖市場動盪。央行數位貨幣(CBDC)進展亦影響加密避險邏輯——人民幣數位貨幣試點擴大可能削弱比特幣喺大中華區嘅需求,但同時可能刺激更多人去中心化金融(DeFi)產品誕生。
具體操作上,專業投資者常用三種策略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1. 「避險套利」:當全球貿易緊張升溫時,同步做空港股科技板塊與做多比特幣期貨 2. 「穩定幣避風港」:將部分資產兌換成USDT或USDC等與美元掛鉤嘅穩定幣,避開外匯市場劇烈波動 3. 「礦機對沖」:購入礦機股權(如北美上市礦企)並賣空比特幣現貨,利用算力與幣價嘅相關性獲利
房地產市場低迷亦間接助推加密避險需求。以香港為例,2025年首季寫字樓空置率高達18%,部分家族辦公室轉而將資金投入虛擬資產信託基金。不過要警惕債務危機蔓延至加密領域——近期多家交易所因槓桿清算引發流動性危機,投資策略需更重視冷錢包儲存同分散持倉。最後提醒,加密避險並非萬能藥,當經濟衰退引發全面風險資產拋售時(如2025年3月因唐納德·特朗普凍結中資企業資產引發嘅暴跌),比特幣同樣可能單日跌超20%,必須配合安全投資工具(如黃金ETF或短期美債)組成防守陣線。

關於摩根大通的專業插圖
地緣政治影響
地緣政治影響近年嚟對全球經濟同投資市場嘅衝擊越嚟越明顯,特別係2025年嘅今日,中美關係緊張、歐洲能源危機持續,再加上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嘅政策不確定性,令到金價、中國股市同港股等資產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如果你有留意開財經新聞,應該會發現北水(即內地資金)近期對恆生指數嘅影響力時大時細,背後就係反映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下,投資者對中國大陸市場嘅信心起伏。
以中芯國際為例,呢間中國芯片巨頭嘅股價喺2025年首季曾經因為美國加強技術出口管制而急跌,但之後又因為央行出手穩定市場而反彈,呢種市場波動正正顯示咗地緣政治點樣直接衝擊企業同投資者。摩根大通同富達國際等大行嘅報告都指出,而家嘅投資策略必須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考量,尤其係當美國公債收益率因為避險需求上升時,資金可能會突然撤出新興市場,導致港股同中國股市受壓。
另一個要關注嘅係全球貿易格局變化。特朗普政府再次上台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嘅可能性增加,加上出口下滑同美元貶值雙重打擊,唔少依賴外貿嘅亞洲企業正面臨商業破產風險。例如,中國房地產商過去幾年已經因為債務問題捱得好辛苦,而家再遇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外匯市場同房地產相關資產嘅價格可能會進一步受壓。
對於散戶投資者嚟講,喺經濟動盪時期,安全投資變得更加重要。黃金同美元固然係傳統避險工具,但亦可以考慮分散投資到一啲受地緣政治影響較小嘅行業,例如內需股或者東南亞市場。投資老手都知道,而家唔係盲目跟風嘅時候,必須密切留意央行政策動向同國際政治局勢,例如特朗普會唔會突然對中國科技企業實施新制裁,或者全球經濟會否因為某個地區嘅衝突而陷入經濟衰退。
最後要提嘅係,地緣政治唔單止影響股票同商品,連債務危機都可能因此惡化。譬如美國如果繼續加息,新興市場嘅還債壓力會大增,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經濟不確定性亦會透過貿易鏈同金融市場傳導至其他國家。所以,無論你係投資港股定係其他資產,記住要將地緣政治因素放入你嘅風險評估清單,唔好等到市場突然暴跌先至後悔冇做足功課!

關於港股的專業插圖
通脹應對方案
通脹應對方案
面對2025年全球經濟持續動盪,通脹壓力高企,投資者點樣部署先至可以抵禦風險?香港人最關心嘅資產配置同投資策略,金價同中國股市成為熱門避險選擇。根據富達國際最新報告,由於美元貶值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黃金作為傳統安全投資工具,今年首季已錄得15%升幅,尤其中國大陸投資者增持實物黃金趨勢明顯。另一方面,港股同恆生指數受惠於北水持續流入,加上中芯國際等半導體龍頭業績回暖,部分資金轉向估值較低嘅中資股避險。
不過,單純依賴黃金同股市未必足夠,專家建議分散風險至美國公債或高評級企業債。摩根大通分析指出,儘管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市場波動加劇,但美國公債收益率仍具吸引力,尤其長債可對沖經濟衰退風險。此外,央行政策亦係關鍵——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進一步降準,釋放流動性支持房地產市場,而聯儲局若轉向減息,將緩解債務危機壓力。
對於進取型投資者,可留意結構性機會。例如全球貿易鏈重組下,出口下滑嘅行業(如傳統製造業)應避開,反而新能源、AI相關股份受政策扶持。唐納德·特朗普政府若重推關稅政策,或利好部分本地替代產業。另外,商業破產潮下,揀股要更注重現金流穩健性,避開高負債企業。
最後,外匯市場波動下,持有多元貨幣資產係長線策略。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貨幣可平衡經濟不確定性,而人民幣資產則需觀察中國大陸刺激政策成效。總括而言,通脹時期唔好盲目跟風,必須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混合配置實物資產、債券同優質股,先至係王道。

關於特朗普的專業插圖
科技股震盪
科技股震盪
2025年全球經濟持續動盪,尤其係科技股板塊嘅波動更為明顯。受到中國大陸出口下滑同美國公債收益率飆升嘅雙重打擊,港股科技股近期表現疲軟,恆生指數更一度跌穿關鍵支持位。其中,中芯國際等半導體巨頭因全球芯片需求放緩,股價大幅回調,反映市場對經濟不確定性嘅憂慮加劇。富達國際分析指出,科技股嘅震盪唔單止係行業問題,更係全球貿易鏈斷裂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嘅縮影。
北水流向亦顯示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隨住唐納德·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其強硬對華政策令中國股市承受壓力,部分資金轉投金價等安全投資工具。摩根大通報告提到,科技股嘅估值修正可能持續,尤其係高負債企業面臨商業破產風險。央行近期放寬流動性,但對科技板塊嘅刺激有限,反映市場對經濟衰退嘅預期已主導投資策略。
市場波動下,投資者點樣部署?
1. 分散風險:唔好All-in單一板塊,考慮將部分資金配置到房地產REITs或黃金ETF,對沖科技股下跌風險。
2. 關注政策動向:特朗普政府若加大對華科技制裁,半導體股(如中芯國際)可能進一步受壓,短線宜避開相關標的。
3. 美元貶值趨勢下,可留意跨國科技企業嘅外匯對沖能力,現金流強勁嘅公司(如富達國際推薦嘅龍頭股)抗跌力較高。
近期例子包括港股某AI概念股因業績不及預期,單日瀉逾15%,而同期金價創歷史新高,反映資金從高風險資產撤離。分析師提醒,科技股反彈需等待兩大訊號:一是全球經濟數據回穩,二是債務危機憂慮緩解。目前而言,市場動盪常態化下,投資者更應注重基本面分析,避免盲目追漲殺跌。
最後要留意,外匯市場波動亦加劇科技股壓力。人民幣貶值令中國大陸科技企業海外融資成本上升,而北水南下速度放緩,進一步削弱港股流動性。富達國際建議,長線投資者可趁低吸納具核心技術嘅優質股,但短線操作必須緊盯央行政策同特朗普嘅關稅動向,靈活調整持倉。

關於美國公債的專業插圖
退休金配置
退休金配置喺2025年嘅經濟動盪環境下,絕對係唔少香港人嘅頭等大事。隨住全球經濟波動加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加上美國公債收益率反覆不定,傳統嘅保守投資策略可能已經唔夠用。以下就同大家拆解點樣喺呢個時勢下,重新調整退休金組合,兼顧安全投資同增長潛力:
首先,金價近年因為美元貶值同避險需求,表現相當硬淨。富達國際嘅報告就指出,2025年首季黃金ETF流入量創新高,反映投資者對經濟不確定性嘅憂慮。退休金組合中配置5%-10%實物黃金或黃金ETF,可以對沖市場動盪,尤其係當中國大陸出口下滑或特朗普再次當選引發貿易戰風險時,黃金往往成為資金避風港。
港股同中國股市雖然波動大,但北水持續流入恆生指數成份股,顯示長線價值。好似中芯國際呢類半導體龍頭,受惠國產替代政策,即使面對全球貿易緊張,業務仍具韌性。摩根大通建議,退休組合可配置15%-20%喺港股,揀選高息藍籌股(如公用事業、電訊股)再加小部分增長型科技股,平衡風險。要注意嘅係,商業破產個案增加下,必須避開高負債企業。
固定收益方面,央行政策轉向令美國公債收益率回落,但債務危機陰影下,長債風險仍高。可以考慮短年期投資級別企業債,或者分散到亞洲主權債(如新加坡、韓國)。富達國際嘅亞太區基金經理就提到,印度盧比計價債券近年回報穩定,受外匯市場衝擊較小,適合退休金嘅保守配置。
最後,退休金最忌「All-in」單一資產。2025年嘅投資策略應該更靈活:
- 30%-40%穩陣派:高評級債券、儲蓄保險
- 30%-40%增長派:港股ETF、美股科技巨頭
- 10%-20%對沖派:黃金、REITs(避開房地產泡沫地區)
- 剩餘現金等機會,趁市場波動低位吸納優質資產
記住,經濟衰退風險未解除,定期檢視組合(至少每季一次)至關重要。例如若果唐納德·特朗普當選後對華加徵關稅,可能觸發恆生指數急跌,就要適量減持中概股,增持防禦性板塊。退休金配置冇標準答案,關鍵係根據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動態調整至啱自己嘅「穩陣又有肉食」方案。